投融汇丨强监管下,医疗电商犹如戴着镣铐跳舞
不经意间,中国的医药电商已经走过了足足20年。
回望来路,令人唏嘘感叹。
1997年,是我国电子商务的元年。中国化工网的上线,成为我国第一家电子商务网站。
1998年,上海第一医药开通了自己的网上商店,这是国内第一家“医药电商”。
如果把时钟拨回到那个时刻,你会发现,马云正经历第二次创业梦碎,年底时带着团队到北京一家小酒馆喝酒,大家忍不住抱头痛哭。那时,他还没想出“阿里巴巴”这个名字。阿里巴巴出现在中国,还要再等上1年。
1998年的刘强东还是个刚毕业2年的学生,在中关村租了个摊位,贩卖刻录机。京东进入电子商务,还要等到6年后的2004年。
相比阿里巴巴、京东后来一飞冲天的成就,医疗电商正应了那句话,“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
医药电商一直以来都属于监管很严格的行业,创新犹如戴着镣铐跳舞。政策兴,产业兴,政策紧,创新难。懂行的都知道,早些年医疗电商的老大难问题无外乎就“两品一械”的销售违规。虽然20年间,国家对“医疗电商”的政策经历多次调整。但许多医药网上商店就因找不到政策依据而被叫停,早已销声匿迹。
政策如此,监管也亦如此。2017年,央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无疑,人行已加大对无证支付机构的整治和处罚力度,剑指平台“二清支付”等问题。医药电商作为电商大军中的一份子,必然也将成为整顿的对象。
医药电商行业的大佬们大致有两类出身:互联网背景或是医药背景,不同的背景让他们为创立或就职的平台带来不一样的基因,前者重运营,后者重线下投入,却鲜有人注重合规。
“医药电商第一人”药房网创始人,出身于以新特药见长的京卫连锁药店。在2005年切入医药电商之后,玩的还是连锁运营那一套,用“天网+地网+CRM”铺设辐射全国的药房网络,还要自建物流和配送,想法实在超前,可即便如此依然面临着监管所不能容忍的资金合规问题。
目前,医药电商的运营模式多为撮合型。即平台仅是一个信息中介的身份,引入各大医疗机构、医药公司、医院等。通过这个平台,消费者可以在线看病、在线购买药品等等,通过提前支付费用获得服务。在整个流程里,平台代收入驻商、经销商、代理商的资金,事后再结算给对应的商户。这就存在比较严重的资金合规问题,一旦平台跑路,那必定会形成系统性的风险。P2P领域的e租宝事件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换言之,电子商务同样面临这类风险基因。
值得庆幸的是,政策上,2018年8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通过,并将在2019年1月1日起施行,为医疗电商带来重大利好。监管上,针对二清问题,投融汇也推出了交易资金结算合规解决方案,有效帮助医药电商规避“二清”风险,赋能合规。
如今,医药电商规模已超过千亿元,正处在新一轮大爆发的前夜。大家摩拳擦掌,融资的融资,上市的上市,一片繁忙景象。
医药电商从来不是一个独立的产业,与医疗服务、医药零售,甚至是医保、商保等关系颇深。在过去的二十年中,政策时有变动,资本间或参与,产业在曲折中前行。所幸的是,战略清晰、团队优秀、坚持方向的头部企业已经出现,也陆续有不少平台关注到了监管合规方面的问题,逐步撑起了产业发展的“基本面”。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